匈牙利人贝思文:助力中国文物“活起来”
新华网
2024/03/31

  新华社上海3月29日电(记者任珂、有之炘)1988年,秦始皇兵马俑在匈牙利展出,举国轰动,几乎所有大人都在谈论,给刚上小学的斯蒂文·巴克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他未来事业发展埋下了一粒种子。

  44岁的巴克已在上海生活了超过18年,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人们更熟悉他的中国名字——贝思文。

  在他的公司里,贝思文在一面可触摸的“墙”上比划,从屏幕上众多中国文物图片中选取一个青铜鼎,将其放大、旋转,鼎身铭文清晰地显示出来,一旁弹出文本框,是铭文的现代文译文。

  “这就是我们开发的‘魔墙’,你可以把文物看得更清楚,还可以了解物品背后的人物或故事。”贝思文说。他是佰路得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这家公司提供文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初创企业已颇具规模。

  贝思文同时还是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2015年以来,他多次策划匈中文物交流,2020年被上海市授予“白玉兰纪念奖”。

  “博物馆展览和文化交流,是拉近遥远而神秘文化间距离的最好方式之一。”贝思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创业之路。

  贝思文出生在布达佩斯一个热爱收藏的家庭,家里的中国瓷器让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在匈牙利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贝思文到荷兰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中国妻子。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外籍人士来华生活工作,贝思文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他毕业后来到上海,立即被这里的发展震撼到了。上海的快节奏和高效率让他相信,这样的环境能很好地推动自己的职业成长。

  2008年,贝思文将自己在匈牙利成立的软件开发公司拓展到上海。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业务发展,也让贝思文认识到:中国的展览产业尤其是他熟悉的文博产业前景广阔。

  2014年,贝思文的公司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魔墙”,通过图文并茂的互动方式,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这一产品已应用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里。

  “中国提出要让文物‘活起来’。文博产业数字化正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贝思文说。

  他认为,自己做出一些成绩,离不开中国发展的大环境。中国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和全社会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博产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中国在发展,我和我的公司也随之壮大。我们跟中国一起成长!”

  除了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贝思文也希望能超越电子文物的局限性,让观众亲眼看到真实文物。他去过1000多家中国博物馆,与许多家都有密切合作。

  在贝思文的努力下,“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于2017-2018年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共270万人次参观了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的100多件文物。

  现在,贝思文策划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正在匈牙利古城塞克什白堡举行。展览展出了100多件汉代玉器、漆器和青铜器等精品文物,包括徐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西汉金缕玉衣,观众排队参观。该展览是在匈牙利的第二站巡展,第一站是2023年在另一个城市塞格德。

  “首站展览吸引了65000多名观众。考虑到塞格德的人口只有十几万,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贝思文说。

  他正在谋划的一个“大手笔”,跟1988年那次秦始皇兵马俑在布达佩斯展出有关。由于当时年纪太小,他错过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史上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兵马俑是中国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之一。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兵马俑再次到匈牙利展出。”贝思文说。

  定居中国将近20年后,贝思文从未想过离开,还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了更宏大的目标。他希望能与中国更多博物馆开展合作,尤其是将业务拓展到中小城市甚至村镇博物馆。他也希望能在匈中之间举办更多的文物交流活动。

  “通过越来越多的交流对话,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以实现合作共赢。”贝思文说。

Copyright 2013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 All Rights ReservedICP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邮政编码:100701  邮箱:china_ceec@mfa.gov.cn  传真:86-10-6596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