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接受克网媒Telegram专访
驻克罗地亚共和国大使馆
2025/03/08

3月5日,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接受克网络媒体Telegram记者专访,就中克关系、中欧关系、中美关系、世界秩序、乌克兰问题等回答提问。全文如下:



一、关于中克关系,齐大使表示,近年来中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是中克领导人和政府对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持积极支持态度,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其次,两国对经贸合作实施开放和推动政策。经贸合作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2024年中克双边贸易额达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6.9%,中国自克进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92.7%。通过佩列沙茨大桥的成功建设,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在克深入人心。总的看,中克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未来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愿更多进口克优质产品,正同克方商签金枪鱼、蜂蜜等克农食产品输华准入协议。欢迎克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共享中国大市场红利。

绿色转型是中克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克投资运营的塞尼风电项目每年可提供约5.3亿度绿色电力,为克促进能源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助力。近期,中国公司再次中标克光伏电站项目,相信未来双方将开展更多合作,以实际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在电动汽车科技和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中国产比亚迪电动汽车有望近期进入克市场。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两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造福克消费者,助力中克共同推进绿色转型战略。

近年来旅游合作逐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2024年,中国赴克旅游人数达24.9万人,同比增长41.5%。2024年7月,第五次中克警务联巡圆满结束,有效提升了中国和各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2024年年底中国单方面对克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克的重视和中克关系发展的高水平,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交流往来,提升双边关系。

二、关于中欧关系,齐大使强调,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欧洲应该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占有重要位置。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中欧在意识形态方面当然也有分歧,但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关键是尊重各自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欧经贸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欧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2600亿美元。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将为欧洲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不会利用经济实力,对欧洲实施拓展势力范围的政策。

从外商投资准入看,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目前仅剩27条,制造业领域已全面“清零”。从对外贸易看,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3%,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连续7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从克和欧洲进口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从营商环境看,我们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平等参与政府采购、跨境数据流动等相关制度和政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我们诚挚欢迎更多克和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在分享中国机遇中实现更好发展。

中国和欧盟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合作规模巨大、涉及领域广泛,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分歧甚至摩擦。贸易不是你输我赢,而是互利共赢。破坏正常的贸易往来只会损害双方共同利益。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力成本低、规模经济效应及产业链配套能力强,而不是外界猜测的价格补贴。比如,中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电动汽车等贸易摩擦,避免摩擦扩大升级,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三、关于中美关系,齐大使表示,近期,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个伟大的国家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都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双方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务必慎重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

美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国家,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同时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正当发展权利。在这个方面,王毅外长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明了中方坚定立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管总的问题。中国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对外合作的多边主义外交,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其他国家的利益关切,愿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分享发展机遇。这就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中方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连贯性。尽管中美两国各自情况和中美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努力没有变。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明确和务实的外交政策。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和中国发展,视彼此的发展为机遇而不是挑战,同中方一道,找到中美两个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国家在地球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争取好起来、向前走。

四、关于乌克兰问题,齐大使认为,借乌克兰问题指责中国“偏袒一方”的理由站不住脚。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是基于两国的经济需要,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贸易惯例。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着漫长边界。两国从过去的曲折经历中汲取教训,探索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试问,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难道要从欧洲进口吗?如何保障14亿多中国民众的需求?事实上,除了美西方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与俄保持了正常的贸易往来。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在三年的乌克兰战事期间,中国提出一系列主张和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即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这是中国立场的最权威阐释。现在回头看,中方的主张是客观、公正、理性、务实的,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达成的和谈共识。同时我们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进程中来。战事发生在欧洲大地,欧洲更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危机的根源性问题,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五、关于国际秩序,齐大使强调,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当前的国际秩序。意大利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说,旧世界正在灭亡,新世界正在挣扎诞生,这是一个怪物的时代。回顾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人类社会穿越冷战阴霾、走出两极对峙,美国学者更是喊出了“历史终结论”。然而世界却未能迎来全面和平与共同繁荣,历史更没有终结。今天,世界还有乌克兰和中东等地发生的战事,面临气候变化、新技术、人口变化、经济脆弱等多重危机。一些国家内部社会出现两极化,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中国是“全球南方”国家,也是金砖国家成员,从这个身份讲,我们觉得世界出现这么多怪物,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准则遭到公然破坏,是因为一些世界强权只想保护自身利益,在政治上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在经济上实施保护主义措施,将正常的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导致一些地区变得动荡不安,而且自私自利实施双重标准,最终加剧全球南北方甚至发达国家之间的不信任。

这些年,我总听到有人说“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也有人称“中国要改变秩序”。但今天的事实是,指责中国的国家现在带头挑战秩序。中国是在现行秩序中发展起来的,是这一秩序的受益者。中国要做的就是致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方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国际责任,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呼吁各国超越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建设好命运与共的地球村。这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共建美好世界。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为了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携手解决好当今日益严重的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

近日王毅外长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就如何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中国主张:一是坚持主权平等。在推进全球治理中,各国都有权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要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厉行国际法治。二是坚持公平正义。国际事务不应再由少数国家垄断,发展成果也不应再由少数国家独占,南方国家有权提出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三是坚持团结协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协作取代对抗,以共赢防止多输,以“大团结”破击“小圈子”。四是坚持行动导向。不能空喊口号,而要解决问题,协同落实《未来契约》,把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今年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一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开启多边主义新时代,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opyright 2013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 All Rights ReservedICP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邮政编码:100701  邮箱:china_ceec@mfa.gov.cn  传真:86-10-65962554